面試是每年三四月的一個關鍵詞,考研、考公務員、找工作、自主招生考試 都開始進入面試階段。每一場面試都是通往夢想彼岸的橋樑,也都是面試官與面試者之間正面交鋒的「戰場」。面試無「小試」,也許只是短短的10分鐘,卻常常 決定著整個考試的成敗;面試更無「小事」,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成爲「絆馬索」。面試一個很大的特點是每一次都是不同的,極少有面試官和面試者第二次碰面的 情況。即使如此,研究「面經(面試經驗或者面試經歷)」仍然非常重要,因爲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如何應對別人,而是如何錶達自己。

\


       如何在「同質」人群中脫穎而出?

從高考到保研,清華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韓陽(化名)的生活一直都一帆風順,而此次求職面試失敗可謂是他人生中頭一次「被鄙視」。2011年11月,懷揣著精美簡歷、憑藉著學校的金字招牌,順利通過筆試,政治專業出身的韓陽坐到了某大型國企黨委部門的面試桌前。

「面試是多對一的形式。由於是一面,參加人數比較多,所以每個人時間只有8分鐘。在頭3分鐘的 自我介紹中,我介紹了自己的個人情況、學習經歷、獲獎情況和學生工作經歷。面試官很隨和,聊了聊報考的動因,面試就結束了。但也就是在這麼和諧的氛圍下, 我在該企業短暫的求職之旅也結束了。」失落過後,韓陽認真反思了整場面試:「我沒能好好把握那8分鐘,基本就是把擺在面試官面前的簡歷原封不動地重複了一 遍。現在看來,面試時怎麼展示自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。」

某企業負責員工招聘的劉薇告訴記者,面試不是選拔三好學生,而是爲面試單位選拔符合發展需要的人才的過程。不同的面試崗位有不同的要求,比如高校側重於對學生科研能力的考察、技術崗位側重於對求職者實踐能力的考察等。

而千篇一律的「同質化」面試已經成爲困擾面試官、阻撓面試者的「最大殺手」。成績優異、連年獲得獎學金、英語四(六)級、計算機二(三)級、學生幹部經歷、實習經歷……短短幾分鐘的面試時間內,這樣「泯然眾人」的固定模式實在很難使面試者脫穎而出,讓人眼前一亮。

「面試需要的,是一種雙贏的局面;在這過程中,面試者應該更多關注的,是面試單位的買點,而非自己的賣點。」職場達人劉同的一席話彷彿告訴我們,面試時究竟應該說些啥,還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。


    ......
 
    (轉自原文出處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同質 脫穎而出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戀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